我会参加《昆山市深化“昆如意”营商环境2023年创新行动方案》政策发布会

作者:ksjxsh 日期:2023/4/12 15:12:00 人气:29 标签:

1.jpg

  2023年4月11日,《昆山市深化“昆如意”营商环境2023年创新行动方案》暨《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发布会在昆山汇金诺富特酒店举行,现场推出一批含金量足的“干货”政策,为企业成长增加新引力,为市场主体释放新活力,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沈一平参加发布会。我会副会长李勇心、谢冬海,理事许长发等参加了活动。

昆山市首批营商环境体验官受聘.jpg

昆山市首批营商环境体验官受聘

  会上,公布了2022年度昆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昆山市首批营商环境体验官正式受聘,将充分发挥体验官、观察员、监督员、联络员和宣传员作用,收集并反馈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精准掌握政策落地情况,增强政策普惠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拓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监督渠道。


《昆山市深化“昆如意”营商环境2023年创新行动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的国际一流环境,着力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创业首选地,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目标导向,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

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清理一批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推出一批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最佳实践,打造一批便利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特色品牌,坚决杜绝“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光踩刹车、不踩油门”的行为,不断深化“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持续巩固投资创业首选地(FIRST)建设成效,实现昆山服务更加融合、便捷、高效,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明显增强,市场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营商环境竞争力持续争先进位。

 

二、着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化营商环境

1.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完善投资项目服务推进机制。推进实施旅游民宿行业标准,试行旅游民宿备案制度。进一步放宽商业外摆审批,鼓励支持商业综合体、大型超市、开放式商业街区打造“集中夜市”。全面执行诊所备案制,进一步简化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准入流程。

2. 优化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市政管线工程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改为备案制。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新建充电桩等民生设施项目可按批准方案办理立项,并豁免规划方案和规划许可证办理。实行施工许可安全承诺备案,建设单位作出承诺后,即可办理安全监督备案。推行人防工程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安全备案、施工许可合并申报,实现一网受理、一次申报、一张表单、电子出证。

3. 推进“用地清单制”改革。在社会投资项目土地供应前,结合地质灾害、地震安全、压覆矿产、气候可行性、水资源论证、防洪、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评估结果,以及对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对象、古树名木、人防工程、地下管线等现状普查成果,形成评估结果和普查意见清单,在土地交付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相关单位在项目后续报建或验收环节,原则上不得增加清单外的要求。

4. 加强土地要素资源保障。鼓励工业项目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仓储、停车设施及相关配套,工业用地结建的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不计入地上容积率,不收相应地下空间土地出让金。对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改造为工业研发用地,从事科研、检测、中试等生产性服务的项目,可采用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5. 推进招标投标规范化。常态排查清理违规设置的供应商预选库、资格库、名录库等,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人。编制政府采购禁止事项摘录,禁止在采购条件、规则标准对市场主体实行差别待遇,增强政府采购规范化标准化。加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行政垄断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提升投标保证金服务银行的服务质量,落实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政策,减轻投标人资金压力。

6. 优化人才安居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批户型多样、设施齐备、配套完善的高品质人才公寓,满足各类人才的多样化居住需求。升级青年人才驿站,在商业综合体、汽车站、高铁站周边等城市功能完善区域,选择优质酒店,为来昆求职青年人才提供最长30天免费住宿。统筹整合全市人才安居资源,建设“一站式”人才安居服务平台,开通“鹿路通”人才服务端口,提供集成化人才安居服务。

 

三、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7. 推行综合监管“易企帮”。在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卫生健康、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实施监管事项清单化管理,进一步规范监管程序,持续优化适用易查的综合监管手段,加快建立重点领域监管信息共享和可追溯机制。开发建设“易企帮”小程序,对市镇两级制定的检查任务,监管部门通过集中预约开展联合检查,无预约不得入企检查,避免多部门高频次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8. 强化信用信息监管。建立涉企信用承诺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对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人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核查,将践诺情况纳入公共信息档案,强化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推动履行践诺与双随机监管深度融合,根据践诺情况和行业特点,科学确定联合监管的对象、比例和频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以信用赋能行业监管,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9. 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全面核查失信企业基本信息,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履行法定义务,尽早修复失信记录,实现“能修尽修”“应修必修”。探索信用修复“提醒”机制,保障失信企业合法权益,推进行政处罚决定、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推动信用修复的操作路径更加便捷,帮助失信企业及时修复失信,减少失信成本。

10. 创新信用赋能普惠金融。优化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机制,研究针对不同金融产品的信用评价模型,打通“佐证—参考—诊断”信用数据应用链,实现申请、授信、放款全链条线上完成,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比重。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整合不同风险等级金融产品,帮助中小微企业扩大选择范围。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接入,拓展信用数据归集渠道,促进企业信用画像更加精准。

11. 优化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中心,加快整合律师、公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公证存证、纠纷多元化解,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质押风险分担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体系,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制度。

12. 建立全链条企业合规体系。构建企业自主合规、行业合规、行政合规、刑事合规体系,加强行政与刑事合规衔接、合规监管与信用监管衔接、境内合规与境外合规衔接为内核的全链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检察机关在办理涉企刑事案件时,对符合企业合规改革适用条件、自愿做出合规承诺并积极落实整改的涉案企业,经第三方组织考察评估或经检察机关以听证等方式进行公开审查,合规建设符合有效性标准的,可以依法提出从宽处理意见。

13. 提升金融纠纷化解实效。依托行业自治型线上金融调解“金e 站”平台,赋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金融纠纷跨时空、可验证、低成本化解。充分发挥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功能,整合行业资源,培育专业性调解组织,探索行业纠纷行业内化解的市场化路径,组建金融速裁团队,打造集“立案+调解+司法确认+速裁”于一体的金融纠纷化解绿色通道,全力服务、保障昆山试验区数字金融的创新建设。

14. 提升破产管理专业化水平。拓展破产管理人选任机制,引入公益破产管理人,将“三无企业”“异常企业”通过公益破产管理人工作机制退出市场,降低破产成本。创设执行管理人制度,融合执行与破产程序,给予暂时性困难企业重生机会,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建立破产案件查询平台,破产管理人可依法查询车辆、房屋、银行存款等涉及破产企业财产信息。研究建立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市场主体破产制度,扩大破产制度覆盖面,畅通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市场主体退出渠道。研究制定企业破产程序中涉税事务便利化举措。

 

四、着力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15. 构建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标准建设昆山贸易仲裁庭审中心,发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功能优势,构建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推动各类仲裁资源集聚,打造贸易仲裁县域样本。依托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进一步延伸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涉台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建立昆山试验区台胞台企权益保障基地,发挥现有台湾同胞人民调解员作用,探索选任符合条件的台湾地区居民担任人民陪审员,拓展台商台胞参与审判路径,优化完善涉台案件一站式服务。

16. 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扩大“两步申报、提前申报、两段准入”应用,提高货物通关效率。优化综合保税区“一区多片、片区直通”物流流通模式,强化各片区间高效协同,进一步压缩货物通行时间,提升物流周转效能。加大信用培育力度,优化海关信用分级监管,对高级认证企业优先安排口岸检查和属地查检。持续优化进口咖啡产品“即检即放、一检分放、抽检立放”监管模式。

17. 高标准对标国际经贸规则。高质量参与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经贸规则,加强针对性培训和对企服务指导,帮助企业灵活充分运用关税阶梯式减免、原产地区域累积等最新规则,积极开拓新市场、拼抢新订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用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保税维修和保税研发,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深挖贸易增长极。

 

五、着力打造惠企利民的便利化营商环境

18. 推行“一证多址”改革。在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领域,对道路货物运输等高频办理的经营许可证,允许企业在设立经营项目相同的分支机构时,做出相应承诺后,可不再办理相应的行政许可,便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19. 提升登记注销便利度。推行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同城通办”,企业注册登记可就近选择“通办专窗”申请。实行市场主体办事“一照通办”,强化电子证照应用、部门数据共享,企业凭营业执照可以办理经营许可、纳税、社保、医疗等领域服务事项。试行市场主体退出“易企销”,市场主体在注销营业执照时,可选择与营业执照关联的所有经营许可一并注销,便于市场主体退出市场。全面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通过调整“先注销、后成立”改为“直接申请办理经营者变更登记”,便利个体工商户转让财产权、经营权。

20. 推进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线上登记业务由一手房、二手房、抵押登记延伸至公证继承转移、法拍转移登记等类型。推出存量房交易网签合同、资格核查、网签备案、资金托管、贷款审批的“一站式”办理服务,实现“只跑一次”完成存量房交易所有业务。推行不动产登记税费合一征缴,企业群众“只进一个窗”办理“一次性缴纳”税款、不动产登记费等业务,实现税费实时“一次收缴、后台自动清分入账”。

21. 深化惠企政策“易企享”。优化“昆如意”企业服务枢纽平台,定期发布财政涉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推进清单内政策“即兑即付”。拓宽“昆如意”“鹿路通”服务应用范围,做到惠企利民政策和助企纾困服务“应进尽进”“一键查知”,年内新增不少于50项找得到、用得好、离不开的企业应用场景。开发税费政策计算器,帮助纳税人一键计算税费政策预享金额,让企业清楚“掌”握税费红利。

22. 推行产业园区环评“易企评”。在国家级开发区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考核要求、环境管理体系健全的特色专业创新产业园区,探索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改革,通过实施告知承诺制、同类项目打捆审批、优化公众参与、排污许可联动等措施,实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最大程度缩减审批时间,方便企业落户,加快推动特色园区发展。

23.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元”服务体系。率先探索虚拟与实体融合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推动线上线下智慧大厅建设,推出交互式数字综合服务,发布首批虚实结合“元慧办”服务事项清单。立足我市产业基础,服务特色产业园区需求,推出“元智”“元药”“元能”等特色产业“元园”服务站,实现服务多触角精准延伸,形成覆盖园区商区镇区社区的零距离“元”服务圈。推出500项政务服务“一窗办”,100个行政许可“免证办”、100个关联事项“集成办”、100个高频服务“全城办”、100个客户需求“掌上办”、100个应用场景“智慧办”。

24. 推出用能联动报装“易企办”。优化调整公共用能报装时序,简化规范报装接入流程,依托工改平台,进一步优化企业网上报装服务和信息推送机制,通过方案联审、联合踏勘、联合验收,统一出具审查结果,对涉及规划、挖路、涉绿等许可事项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实现企业用户一次报装,即可获得“电水气讯视”公共用能接入服务。

25. 健全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完善“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建设,深化政务服务“一号答”,优化台商台胞服务专线,对企业和群众诉求“接诉即办”。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聘请一批社会热心专业人士作为营商环境“体验官”,充分发挥“体验官”观察员、监督员、联络员和宣传员作用,及时反馈企业经营过程的难点、堵点、痛点,便于服务部门精准掌握政策落地情况,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增强政策普惠性和有效性。

 

六、组织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主动对标先进地区改革经验,在法治框架内积极开展更多原创性探索,形成善于破解难题、勇于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部署、抓协调、抓落实。

2. 加强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主动发布和解读改革政策,及时总结宣传改革做法和经验,为企业、群众查询和掌握政策创造便利,提高政策可及性和覆盖面。

  3. 加强考核评估。发挥营商环境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以评促改,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水平持续提升。健全政策评估制度,评估检查营商环境工作实际成效,对政策完善、标准修订、流程再造等方面开展效果评估,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